农资零售商:如何才能抓住农民购买心理?
农资零售商除了善待顾客,还要了解顾客,分析顾客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做好农资服务。
作为一个农资零售商,首先必须清楚自已的消费主体--农民有什么样的消费习惯,才能有的放矢,做出适应市场的经营方案和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当前的情况看,这些暂处在分散经营的农村留守者,素质相对较低,一般来讲,这些农民的知识与信息相对匮乏。
尽管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他们从媒介中获取的信息大多片面,形不成完整的、属于自已的东西,表现在农资选购上,就是一知半解,接受新事物的心理不成熟,所以,这些农民多数比较“犟”,各地多是如此,只是区域不同,程度不同而已。
究其原因,一是经验主义,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二是在作物种植上很少受到挑战,思维变得缓慢,从众心理严重,对农资而言,虽然他们多年使用,但缺乏真正的鉴别力,故缺乏主见,往往人云亦云,跟风望潮、图便宜,这也是一些假肥料畅销,他们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分析这些农民的选购心理,首先是怕买假货。因此在农资市场的经营中,谁能先给百姓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将占据市场主动,把他们变成自已的铁心顾客。其次是价效比,老百姓在保证农资产品不假的前提下,价格与效果的对比,是老百姓再三考虑的第二要素。他们担心的是:买贵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吃亏,因此我们要做示范、建档案、举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最后是价格,上述两点基本都是潜在的需求,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而更多的是谈论价格这一表观表象。在前两项的需求无法得到确切满足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了最敏感的话题。如果想做一个好产品,又想在农民心目中拥有好的品牌价值,就要把农民的注意力从价格上引开,并满足其真正需求。
所以,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成功的零售商,在坚决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农资产品成交的价格上,同样要善待每一位顾客,切不可图一时之利,做出坑农害农之事,而更应当有一些让利之举,以体现善待之意,而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