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种植技术详解
一、特性特征:
1、植物学特征:生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浅根性植物。按叶片抱合形成划分,主要包括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两种类型,结球生菜的顶生叶随不用品种抱合成不同形状的叶球,如圆形、扁圆形、圆锥形、圆筒形。嫩叶或叶球是主要使用部分。
2、开花习性:生菜花芽分化后抽薹(随着花芽的分化,茎开始迅速伸长,植株变高,此现象称为抽薹。)速度与平均气温高低成正相关。生产上要求抽薹的日平均气温在20度以上
二、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生菜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稍耐霜寒,不耐高温。长大的生菜耐寒力差,早0度以下时容易冻伤。喜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适温为11—18度(白天15—20度,晚上10—15度)。如果日平均气温超过24度,夜间超过19度,则呼吸强度太大,消耗养分太多,营养物质积累少,植株容易徒长,抽薹减产。高温还能引起心叶腐烂坏事,不能食用。相对来说,散叶生菜对温度要求不太严格。
2、光照:生菜是喜阳性作物,日照充分生长菜会健壮,叶片肥厚;长期阴雨,遮阳密闭,会影响生菜的发育。生菜是长日照植物,在春夏长日照情况是抽薹开花,生育速度也随温度上升而加快,早熟品种较敏感,中熟品种一般,晚熟品种反应迟钝。
3、水分:生菜对土壤表层水分状态反应较为敏感,栽培上需不断供给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尤其生菜器官形成期更不能让土壤干燥,缺水时,叶球或筋长得小,味苦,水多时,则容易发生裂球或裂茎。
4、土壤和矿物营养:生菜适应在有机物质丰富、保水、保肥的粘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喜欢微酸性土壤,适应土壤PH值在6.0左右。需肥较大,在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的基础上,追施速效氮肥,不仅能提供产量,也可增进品质。
栽培关键技术
1、定植:
株行距一般为(25~30)厘米×(25~30)厘米。定植是要尽量保护幼苗根须,可大大缩短缓苗期,提供成活率。棵采取水稳苗的办法,即现在畦内按行距开定植沟,按株距摆苗后浅覆土将苗稳住,在沟内灌水,然后覆土将土坨埋住。这样可避免全面灌水后地温降低给缓苗造成的不利影响。
2、田间管理:
(1)、浇水:浇缓苗水后要看土壤情况和生长掌握浇水的次数,一般五到七天浇一水。春季气温较低时,水量应该小一点,浇水间隔的时间长;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要保持土壤湿润;叶球形成后,要控制浇水,防止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烂心;保护地栽培开始结球时,浇水既要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要,有不能过量,控制田间湿度,以防病害发生。
(2)、中耕:除草定植缓苗后,应该进行中耕除草,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须发育。
(3)、追肥:以底肥为主,底肥足时生长前期可不追肥,至开始结球初期,随水追一次氮肥化肥促进叶片生长;15到20天追第二次肥,以氮、磷、钾复合肥较好,每亩用15~20千克;心叶开始向内卷曲时,再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用20千克左右。
病害防治
一、生菜****病:
1、生菜****病为害症状:
生菜****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似铺上一层薄薄的****。该病多从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向上部叶片蔓延,正个叶片呈现****,致叶片黄化或枯萎。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2、生菜****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生菜或其他寄主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棚室内活体生菜属寄主上越冬。翌春5~6月,以闭囊壳越冬的放射出子囊孢子;以菌丝在被害株上越冬的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孢子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葡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生产上遇有16~24℃,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3、生菜****病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0%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或水溶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40%福星乳油7000倍液,每 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50升,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二、生菜顶烧病:
1、生菜顶烧病为害症状:
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敏感叶,一般为结球生菜的内层球叶的叶尖及叶缘,或散叶生菜的心叶叶尖和叶缘,出现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展,以后焦枯变褐,叶缘有类似“灼伤”现象。在温度高、水分多时便逐渐腐烂,使生菜失去商品价值。发病后,如有软腐细菌侵染则很快湿腐,甚至烂光。无其他细菌继续侵入时,结球生菜的内层叶片则变为干膜状,类似大白菜的“干烧心”.
2、生菜顶烧病发病条件:
是由于生菜内层叶片得不到足够的钙,引起的生理病害。缺钙可是土壤中缺钙,满足不了植株的正常需要。多数情况下,土壤中本不缺钙,但因土温、气温偏高,光照过强,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氮肥过多等,均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而引起缺钙。特别是在植株生长过快时,由于钙在植株体内移动较慢,钙在植株中的移动跟不上组织的生长速度,便容易引起顶烧病。
3、生菜烧顶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顶烧病强的品种,如卡尔玛、萨林娜、明斯托、富尔顿、绿湖、大湖659、皇后、皇帝456等。选择土质肥沃地块种植,精细整地,施足腐熟有机肥。化肥施用,要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特别是结球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也要控制微量元素镁不能过多,否则也可抑制对钙的吸收。均匀灌水,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忽干、忽湿。雨后排水,严防地面积水。稍见顶烧病发生,立即喷施0.1%硝酸钙,或0.1%氯化钙。为预防顶烧病发生,应定期喷布含钙微肥如绿芬威3号等,效果很好。
三、生菜病毒病:
1、生菜病毒病主要特征:
全株发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前期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苗期发病多在4片真叶期,叶片出现浓淡不均的花叶斑驳状,叶片皱缩歪扭,有时出现明脉,严重时还可出现不规则灰褐色坏死斑。成株发病,叶片皱缩,叶面泡状突起很不平整,植株生长受抑,明显矮缩,严重时叶脉变褐或出现褐色坏死斑。
2、生菜病毒病发病规律:
病毒传播喜高温干旱条件,因此,在干旱的夏季发病较重。 此病毒源主要来自于邻近田间带毒的莴苣、菠菜等,种子也可直接带毒。种子带毒,苗期即可发病,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汁液接触摩擦也可传染。桃蚜传毒率最高,萝卜蚜、瓜蚜、大哉长管蚜也可传毒。病毒发生与发展和天气直接相关,高温干旱病害较重,一般平均气温18℃以上和长时间缺水,病害发展迅速,病情也较重。
3、生菜病毒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热品种 一般散叶型品种较结球品种抗病。嬉前,皇帝、太湖366、红生菜、甜脉菜、鸡冠生菜等品种较抗病毒病。
(2)防治蚜虫 蚜虫是主要的传毒媒介,消灭蚜虫可减轻病情。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布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四、生菜霜霉病:
1、生菜霜霉病为害症状:
生菜霜霉病的病叶生菜霜霉病在生菜生长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一般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2、生菜霜霉病发病条件及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莴笋、菊苣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冬。在南方一些温暖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越冬病菌在翌年春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田间孢子囊常间接萌发,产生游动孢子,部分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表皮或气孔侵入。病菌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为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或过大、田间积水、空气湿度大、夜间结露时间长或春末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发生严重。
3、生菜霜霉病防治措施:
(1)、采用高畦、高垄或地膜覆盖栽培,实行2~3年轮作,播种时应选用抗病性强良种,播种前应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播种时应在种子掺人少量细潮土,混匀,再均匀撒播,并覆盖0.5厘米厚的细土,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增肥效促出苗。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适度增加中耕次数,降低田间湿度;
(3)、防止田间积水,适时浇水追肥;并在生菜生长阶段喷施壮茎灵,可使生菜叶片肥厚、叶色鲜嫩,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提高生菜天然品味。
(4)、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体落叶集中妥善处理,沤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灭菌。
- 上一篇:精准农业的六大发展趋势在哪里? 6/17
- 下一篇:初夏蔬菜生长旺 管理采收需跟上 6/17